在新零售時代,關于模式的討論十分熱烈,但模式背后的落地問題不可回避,即便是相似模式,但如果落地偏差,就無法發揮出模式的作用,甚至可能反而拖累模式。
落地的效果取決于幾方面的因素:對用戶核心需求的深刻理解,場景構建能力,場景表達能力,體驗與商業之間的平衡能力。
針對以上要素,復旦大學 MBA 創新創業聯合會邀請到指南創新零售與服務實驗室的三位資深創新專家,結合近年的實戰經驗,聯合呈現一次關于創新落地的沙龍討論,這也是指南新零售系列沙龍的首次聚會。
左右滑動
搶先回顧活動現場的精彩瞬間
▼
在新零售時代各種體驗元素如何重新建立邏輯?指南創新合伙人兼副總裁蔣逸明將基于他在新零售創新咨詢項目中的豐富觀察和案例,分享“人-貨-場”關系的轉變,和這一過程中體驗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移動端技術使得新零售之風速起。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消費觸點無處不在,線上線下的融合不僅豐富了用戶場景,同時也打破了原有商業模式的比例。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零售形成了人、貨、場三大核心零售組成元素的重新定義:
然而,過分依賴新興技術會讓新零售應用適得其反。蔣逸明先生通過三個案例,系統論證了新零售應格外注重技術與人的平衡感,從用戶的場景需求出發,把技術和人文對接起來,以創造更好的體驗:
a) 國內某百年醫藥老字號探索全渠道體驗
b) 針對必勝客需要吸引更多年輕消費、提升品牌形象與銷量的目標
c) “以人為本” 的新零售模式可以說是另一個極端,如何為國外頂級運動品牌零售店找尋體驗提升機會點
新零售模式易得,但有粘性的場景并不容易實現,所以照搬模式并不都能生效。指南創新零售與服務實驗室創始人郭小言將基于她的實戰經驗分享如何將模式和策略落實到觸點和細節,從而實現商業回報和顧客滿意度的雙重提升。
郭小言通過意大利第一家餐超 EATALY 為案例,抽絲剝繭,為復旦管院學生深入分析新零售在玩的心智小游戲:
a) 通過合理安排布局空間以及產品,使得區域分類信息醒目,用戶動線流暢高效。
b) 在內部空間設計方面,通過高度田園化的表達方式,還原食物之美。
c) 豐富的產品信息會引發美好和信任的聯想,引起消費者情緒和認知的共鳴。
??圖片來源:expedia-aarp.com
設計的工作是通向“使用”的最后一環,設計的妙處在于它不僅在服務用戶,同時也從以下幾個方面在幫助服務人員:
a) 充分傳達重要信息,降低培訓成本,提升店鋪標準化和經營效力。
b) 充分闡釋人與物之間的場景化關系,有效實現轉化并提高粘性。
c) 讓環境、陳列來回答常見問題,降低依賴服務人員的不確定性。
在新零售的語境下,唯有用“場景”來聯接“人”與“貨”,方能使落地問題不偏不倚。
詳細演講內容將會于近期發布。
新零售時代的產品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價值鏈特性?指南創新創始人周佚將基于他 20 多年在產品和供應鏈體系中的耕耘,分享如何從設計出發打通供應鏈,從產品特性著手重塑 2B 與 2C 關系,實現商業模式創新。
在21世紀初,海外連鎖咖啡店大舉進入中國之前,本土市場曾有很長一段時間認為速溶咖啡就是咖啡。隨著一系列海外連鎖咖啡品牌將真正的“咖啡”概念和文化逐漸帶入大眾視野,從陌生到熟悉,國人開始關注咖啡帶來的深層次體驗。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海外連鎖咖啡品牌所創造的“第三空間”概念—— 消磨在工作與社交場合之間切換時產生的零碎時間,并不能完全被中國消費者買單。相對地,“家庭” 在中國承載著超過其本身含義的社交屬性,消費者的這一消費場景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
而新興的 O2O 咖啡商業模式由于其運營模式與“快速”的互聯網屬性使然,消費者大多對報以好奇和淺嘗輒止的心態,這在某種程度上阻止了消費者對咖啡文化深入了解。
因此,針對這樣一個非常西化的消費品類,如欲為其打通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品牌仍需要以創新產品作為載體,將媲美專業咖啡店口感與品味的咖啡帶到中國消費者的家中。
于是,指南在 2018 年發布了自有品牌 “7”,通過精準捕捉市場風口,打開了除線下實體店模式、互聯網新零售模式之外的新入口,憑借「7 花式咖啡機」這一創新產品,打造了一種全新的精品牛奶咖啡解決方案。
當消費者想要喝一杯精品奶咖的時候,除了去線下實體零售店或是在外賣平臺上點個外賣,現在終于有了一種新的選擇。「7 花式咖啡機」平衡出色口感與簡單操作,為鐘情于奶咖的消費者帶來了好而不貴的全新體驗。消費者只需要一鍵,隨時隨地 DIY,3 分鐘后就可享用到一杯媲美咖啡館出品的好咖啡。
此外,同樣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中國茶文化擁有將近五千年的歷史,并且在本土市場的需求更為龐大。目前,7 正深耕茶文化,一款極具創新和設計思維的產品正在悉心孕育中……
最終,本次新零售沙龍以 Q&A 的形式,在三位資深創新專家與創聯小伙伴激烈的思維碰撞中圓滿結束。
??活動收入的 30% 作為善款捐助給復旦大學管院愛心委員會
指南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中高層開始關注設計,并且開始了解:設計不僅是停留在外觀層面,它 “以人為本” 的核心同樣能為像新零售行業這樣關注用戶體驗的各行各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